微算力(2025年算力芯片赛道 国产替代加速 芯片订单增长)


2025年的算力芯片赛道,热度已经从概念炒作落到了真金白银的订单上。国庆期间,中国联通79.6亿元、工商银行30亿元的服务器采购大单相继落地,其中国产芯片占比分别高达81%和91%,直接印证了国产替代的加速落地。反映在资本市场,芯原股份三季度单季新签12亿订单,AI相关占比超六成,股价年内已涨72%;摩尔线程GPU出货量环比激增120%,带动供应链企业股价两个月涨45%。但板块内部分化明显,不少手握核心技术、订单开始放量的企业仍被低估,从通用计算到边缘场景,四大细分板块的机会值得仔细拆解。

一、通用GPU:央企招标定方向,人气股与滞涨股分化明显

通用GPU作为AI训练的核心载体,是国产替代最激烈的战场。2025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增至1200亿元,而国庆期间的央企招标给出了明确的产业方向——兼容性与规模化交付能力成为核心门槛。工商银行30亿元采购项目明确要求投标企业近三年有超2000万元大额订单经验,直接将技术验证期企业挡在门外。

人气标的已靠订单兑现涨幅。摩尔线程三季度出货量达8.5万片,环比暴涨120%,其MTT S2000芯片支持Vulkan、DirectX全图形API,还能兼容x86、ARM等多架构CPU,在云游戏、安卓云场景的适配率已超80% 。这直接带动其独家PCB供应商胜宏科技业绩爆发,三季度高端PCB营收同比增85%,股价从38元冲至55元。百度昆仑芯更猛,在联通集采中拿下70%以上的类CUDA生态标段,核心合作方广电五舟股价三季度涨了69%。

滞涨标的里藏着估值洼地。光迅科技作为800G光模块核心供应商,其产品已适配摩尔线程、昆仑芯等主流GPU型号,且储备的CPO技术能将显存带宽提升2.4倍 。但截至10月初,公司PE-TTM仅35倍,显著低于同业50倍以上的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随着1.6T光模块升级周期启动,公司与GPU企业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目前机构调研已开始密集关注其产能规划。

微算力

二、通用CPU:鲲鹏海光分天下,滞涨股靠"芯片+整机"藏潜力

CPU作为算力底座,在服务器领域仍不可替代,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484亿元,而央企采购直接勾勒出市场格局——鲲鹏架构以70%份额主导,海光处理器以30%紧随其后。政策端,智算中心国产化率超50%的要求,让国产CPU需求持续放量。

人气标的凭技术卡位收获订单。海光信息作为国内唯一x86芯片厂商,其DCU产品深算一号已适配多款国产大模型,更拿下联通27.82亿元采购订单,近30日股价涨45.9%。龙芯中科则靠自主LoongArch架构站稳政务市场,3A6000处理器适配率超80%,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05%,股价近期持续走高。

滞涨标的的逻辑在于生态协同。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吸收合并进程正在推进,其液冷服务器市占率超60%,庆阳西部算力枢纽的万卡推理集群就采用了它的全栈方案。但公司股价涨幅滞后于海光信息,主要因市场忽略了其"芯片+整机"的协同优势——随着海光芯片放量,中科曙光的服务器出货量将同步增长微算力,上半年29.89%的净利润增速已给出业绩印证。

微算力

三、FPGA:边缘算力起量,机构调研的标的被低估

FPGA因硬件可重构特性,在智能汽车、工业控制等边缘场景需求爆发,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其中边缘计算场景占比已达42%。随着5G物联网渗透,FPGA在实时数据处理中的不可替代性愈发凸显,但市场对这一细分赛道的关注明显不足。

人气标的聚焦场景深耕。复旦微电的千万门级FPGA在智能电表领域市占率超60%,2024年相关营收占比达31.58%,2025年股价已涨21%。安路科技深耕工业控制领域,虽尚未盈利,但毛利率维持在46.37%,技术壁垒得到市场认可,近30日股价稳步上涨3.43%。

滞涨标的藏在机构调研名单里。富瀚微4月刚接待了UBS、工银瑞信等31家机构调研,公司已有独立NPU产品,全系芯片集成算力单元,在智能安防边缘推理场景适配率超90% 。尽管一季度受大客户库存调节影响业绩下滑,但公司明确表示需求仍在,后续库存回补可期。当前股价跑输算力指数,主要因市场对边缘算力重视不足,随着轻量化AI模型普及,其技术优势有望转化为业绩弹性。

四、端侧NPU:场景渗透加速,并购标的打开想象空间

端侧NPU聚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低功耗场景,2025年国产市占率有望突破45%。RISC-V架构的普及和存算一体技术的突破,让国产芯片在这一领域具备弯道超车的机会,而近期的产业并购更让赛道热度升级。

人气标的靠场景突破涨起来。瑞芯微RK3588芯片在机器人视觉领域市占率超60%,这款8nm工艺芯片内置6T算力NPU,直接受益于宇树等机器人企业的量产,2025年股价已涨48%。全志科技车规级芯片打入比亚迪供应链,三季度订单环比增52%,股价随之走高。

滞涨标的凭技术储备待重估。芯原股份三季度新签12.05亿元订单,同比暴增85.88%,其中AI相关占比64%,且大多是高毛利的ASIC业务 。更关键的是,公司刚公告收购RISC-V CPU IP龙头芯来科技,有望通过"AI ASIC+RISC-V"协同打造差异化方案。目前股价虽有涨幅,但对比其订单增速和技术布局,估值仍有空间。兆易创新则将存储芯片与算力单元集成,在金融风控推理场景效率提升30%,47.13%的毛利率凸显技术壁垒,股价涨幅却滞后于同业。

五、滞涨标的挖掘逻辑与风险提示

梳理这些滞涨标的,能发现三个共性特征:技术自主可控,比如富瀚微的算力集成方案、芯原股份的ASIC技术;订单有明确支撑,光迅科技适配主流GPU、中科曙光绑定海光供应链;估值性价比突出,PE普遍低于行业均值20%以上,且净利润增速超30%。

挖掘这类标的可紧盯两个指标:一是央企/头部企业订单进展,这是国产替代最直接的验证,比如是否进入联通、工行的采购名单;二是技术协同性,像芯原股份的并购、中科曙光的"芯片+整机"模式,都能打开成长天花板。

但高热度下仍需警惕风险:一是技术路线竞争,ASIC在特定场景对FPGA的替代可能加剧,若企业未能及时跟进架构升级将错失机会;二是生态适配风险,富瀚微就提到"芯片大卖需要构建生态",部分企业硬件达标但软件生态缺失,商业化会遇阻;三是估值泡沫微算力,有些企业仅凭"算力概念"涨价,却无实际订单支撑,需警惕情绪退潮后的回调。

从订单兑现看长期价值

2025年国产算力芯片的热度,本质是政策与市场共振的结果——央企百亿招标定需求,技术突破补供给,资本跟进促落地。投资者既可以关注摩尔线程供应链、海光信息这类订单明确的人气股,更可以布局富瀚微、光迅科技等被低估的滞涨标的。

长期来看,算力芯片的竞争已从单一性能比拼升级为"技术+生态+订单"的综合较量。那些能拿下央企订单、构建自主生态、实现规模化交付的企业,终将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胜出。三季报窗口期,重点跟踪扣非净利润增速与订单转化率,才是筛选真成长标的的核心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