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就业的弊端有哪些(高校应届毕业生懒就业问题)

一、案例背景与概述
小辉(化名),护理专业学生,为人敦厚老实、不善言辞,在校期间沉迷游戏,学习成绩居于班级末段,勉强拿到毕业证书。该生毕业后,当过一段时间的“无业游民”,协助亲戚管过水果店,后一直在游艺厅干兼职,但对就业“不闻不问”。
作为辅导员,在与小辉的谈话中了解到,小辉自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本没法胜任专业领域的工作,而且自觉综合性的大医院进不去,小诊所又不愿去懒就业的弊端有哪些,尽管自己知道目前的工作状态不是长久之计懒就业的弊端有哪些,但能逃避则逃避,“暂时不去考虑太多”成为其口头禅。

二、案例分析与应对
(一)案例分析
初步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懒”就业案例。而“懒”就业的背后,又折射出几点更深沉次的问题:
1.“学业不精”冲击就业自信心。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已经在小辉的观念里形成了“无法胜任专业工作”的固定认知,这样的固定认知甚至被学生无限放大,从而认为自己是一个学习上失败者、工作上的失能者和生活中的失意者,对于就业更加踟蹰不前、望而却步。
2.“眼高手低”带偏正确就业观。尽管学生面临“就业自信心缺失”的困境,但就业观念却始终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借用一句网络热语,“大事儿干不了,小事儿还不愿意干”成为小辉选择就业单位的真实写照,而这样的就业观念,亟需干预纠偏。

3.“兼职舒适”磨平职场进取心。小辉在大学期间就沉迷游戏,毕业后游艺厅的兼职刚好满足了其兴趣所在,让小辉很快陷入了“兼职舒适圈”,整日的忙忙碌碌、游艺厅的工作氛围、或多或少的兼职收入都让小辉暂时逃离了“就业”的桎梏,逐渐磨平了职场进取心,殊不知不务“正业”可能让初入社会的小辉过早陷入职业“危机”。
(二)案例实施办法
1.强化引领,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一是重塑就业自信心,主动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肯定学生身上的诸多优点,引导学生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360o分析法”和“橱窗分析法”对自我展开全面分析,发现自身长处,消除就业“自卑感”。二是讲明讲透“兼职舒适圈”的危害,将问题与后果掰开、揉碎呈现到学生面前,提升其就业紧迫感和职业危机感;三是扭转学生就业观,在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改变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思路。
2.聚焦规划,以解决“方向”问题为根本。通过SWOT分析法,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四个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明晰未来职业发展的最适方向。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翔实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明确短期、中期、长期生涯目标和具体实施举措,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按照自己的规划朝既定目标不懈奋斗。
3.突出协同,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关键。一是“师生”协同,邀请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室”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笔面试指导,把脉学生求职简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同时,准确掌握学生需求,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全力做好人岗匹配;二是“家校”协同,与学生家长保持常态化联系,共同督促学生辞掉兼职工作,保持对学生情况的互通共享;三是“校企”协同,主动对接生源地有关单位,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推动学生尽早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一)大学生“懒”就业问题在高校毕业生中间十分常见,但要注意与“慢”就业加以区分,“懒”就业现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该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要抽丝剥茧逐个解决。
(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但解决学生“懒”就业问题又要主动“跳出就业看就业”,在切实解决学生就业实际困难的同时,更要关注到学生在理想信念、人生规划、做人做事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并适时运用好专业的理论方法来助力问题的解决,同时要注重成效导向,加强跟踪反馈,确保各项举措见实效、真落地。
作者简介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陈磊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