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消费指南(反向消费)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陈贤)“不买立省100%”“花最少的钱办更大的事”“可以买贵的,绝不买贵了”……

近段时间,关于“反向消费”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许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购物时精打细算“薅羊毛”,喜欢购买二手商品,热衷货比三家,追求简约、舒适和实用性,“反向消费”观念正在年轻人中兴起。

商场的品牌服饰折扣店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商场的品牌服饰折扣店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可以花钱,但绝不花冤枉钱”

“反向消费”,指的是年轻消费者不再一味花重金购买华而不实的商品,而是变得更加精打细算、看重实际需求、关注产品真实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更趋向于追求“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今年‘双十一’我只买了一件羽绒服,其他什么都没买。”95后女生林子辰告诉记者,有些折扣很大的商品一度令她很心动,但理性思考过后觉得它们并非刚需,“也不是只有‘双十一’才有优惠,可以等需要到的时候再买。”

林子辰曾经是“双十一”的狂热粉丝,“以往活动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蹲守促销直播间,在主播口中‘必买’‘错过等一年’等话语的刺激下,会买下很多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但是我现在消费更加理性了,不会再轻易对折扣、优惠套路‘上头’。”林子辰说道。

大二学生苏阳平在买东西前都会做足“功课”,线上线下、不同购物平台之间对比价格,在各社交媒体上搜索查询自己想要商品的评价、测评笔记,“之前是觉得贵的就是好的,只看品牌不考虑性价比,现在更倾向于便宜又好用的商品。”苏阳平表示,“可以花钱,但绝不花冤枉钱。”

“国货”“折扣”“临期”成消费关键词

“国货越来越香了,自从把日用品都换成国货,每个月的生活费竟然还有剩余!”00后梁钰说逆向消费指南,她以前跟风买大牌,导致每个月都超前消费,用国货代替国外大牌后,省下了不少钱。近年来,蜂花、郁美净、鸿星尔克等许多老牌国货在互联网上翻红,低价高品质的产品打破了消费者对国外大牌商品的过度依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好用又实惠的老牌国货。

记者走访大润发、金城商厦、万达广场等商场发现,不少品牌推出了折扣门店、特卖会,“全场5.5折起”“限时售罄低至4.8折”等各种直击人心的标语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许多年轻消费者路过这些门店都会进去逛一圈,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商品。

同样吸引年轻人的,还有零食折扣店和超市里的临期商品区。年轻市民徐一凡喜欢在20时后去超市买打折的食品。而28岁的赵志新则是零食折扣店的“忠实粉丝”,每周定期去零食折扣店采购,“这里的商品很多都低于超市销售价,长此以往能省下一笔钱呢。”

“反向消费”不是不消费

“我认为‘反向消费’不是不消费,也不是过度节省,而是钱要花得值,追求性价比、可持续。”苏阳平说道。

曾经,消费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从直播带货促销到网友分享“种草”逆向消费指南,从追求时尚、奢华到盲目跟风、冲动下单,大手大脚的消费令人咂舌,“剁手”的快感让年轻人逐渐失去理性,追求即时快乐的背后,也难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而“反向消费”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消费选择。告别“伪需求”的年轻人,不再冲动购物、不再被消费主义所裹挟,转而为自己的每一笔开销寻求最大的回报。从过去的过度盲目消费转向实用且有品质的消费方式,年轻人从中学会了精打细算,也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回归到了自身需求和产品本身,而这种简约朴素、经济实用的意识也正在引领社会新的消费潮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