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无力感(回小县城生活)


今儿是开工第一天,先祝大伙开工大吉,新的一年都财源广进哈。咱今儿就唠唠,是留在大城市当“社畜”,还是回小县城过那所谓富足的日子。

小县城的无力感

年后开工,好多人离开热热闹闹的家乡去打工,拎着父母准备的大包小包,这里面可都是沉甸甸的爱,心里头难免有点酸溜溜的。估计很多人都想过,不走行不行啊?非得去大城市才有出路、才能好好生活吗?

小县城的无力感

确实,过去一年有不少新闻说社畜卖掉大城市的房子回小县城享受慢节奏生活,也有好多博主分享县城生活。有车有房小县城的无力感,生活节奏慢,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可把在大城市拼搏的人羡慕坏了。就说我一北漂11年的朋友,年后跟我说不想回北京了。他说北京工资是高,可太累了,消费水平也高,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子儿。就因为长期熬夜剪视频,还没结婚就腰间盘突出了。再看看小县城发小们的生活,他那叫一个羡慕。他说在北京一个月房租能抵发小在小县城的月薪,可自己过得还没人家快乐。感觉小县城3000月薪比他在北京3万月薪还潇洒呢。

小县城的无力感

看了网上视频,回村又有见闻,再想想过去一年受的委屈,估计大家心里都犯嘀咕,到底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小县城。其实啊,老家县城可能不是出路,甚至是条死路。为啥这么说呢?最关键的原因是,能在小县城过得滋润的,要么是小镇“婆罗门”(就是那种家里有深厚背景和人脉资源的人),要么是医生、教师、体制内垄断行业员工这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

小县城的无力感

小县城资源少,人口也少,只有一小撮人掌握着上层人脉关系和多数资源。这些人家里底子厚、关系硬,七大姑八大姨、舅舅叔叔在不同单位都有话语权,或者家里本身就有赚钱项目。他们家孩子毕业后回县城,只要不败家,靠着家里就能过得挺滋润,以后还能继承家里关系和项目,过上岁月静好的日子。

小县城的无力感

你想啊,小县城资源和人口少,竞争就不激烈,生产资料和话语权就牢牢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咱还能通过努力抓住机会,获取生产资料,找到上升渠道去追梦。但在小县城,要是没有三舅、二大爷的资源人脉帮忙,基本接触不到生产资料,也没什么机会。普通家庭的孩子,只靠能力想进当地国企、医院、学校工作,可能性很小。

小县城的无力感

不过呢,也不是不让大家回小县城,毕竟放弃在城市打拼的成果回故乡是大事,得慎重全面考虑。先说产业方面,大部分小县城产业结构不健全、规模有限。咱能不能胜任岗位,岗位会不会录用咱,都得好好琢磨琢磨。当然也有不挑人的没技术含量的岗位,像摇奶茶、当小公司文员、做销售、打螺丝、跑外卖这些。先不说适不适合,就算愿意干,工资也少得可怜。在大城市能拿过万甚至几万块工资,突然月薪变三千,甚至不到三千,这心理落差可不好接受。而且小县城工作和就业机会少,仅有的吃香岗位,也很难通过正常晋升渠道得到。所以啊,千万别带着滤镜看小县城生活,想回县城过日子,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在县城活下去的资源。

小县城的无力感

还有啊,很多人觉得在县城三千工资比在北京三万工资过得滋润,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现在主流奶茶店在县城和小镇都有,商品单价全国统一,但工资标准可不一样。在大城市摇奶茶能拿四千块,买杯奶茶13块;到小县城同样工作,工资2500,奶茶还是13块。不光奶茶店,过年回县城和朋友玩,能感觉到县城物价虽然比城市低,但低得不多,可工资却降了不少。火锅店、咖啡馆、服装品牌店都开到县城了,客单价和工资的关系跟奶茶店差不多。而且县城大部分工作没技术含量,雇主为了节省成本,更愿意雇年纪大点的人。

小县城的无力感

县城也就房价可能有点优势,但不是所有县城房价都便宜,大部分县城还有单价很高的楼盘。就算在外面打拼攒了几十万首付,不想在大城市买房小县城的无力感,想回县城全款买然后生活,可也不一定能躺平。到了这个岁数,孩子教育和老人医疗都是大开销。就算不鸡娃,孩子12年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上,不报各种班,那老人医疗呢?小县城医疗水平大家都清楚,有点难度的病就得往市医院送。夫妻俩月收入就算多算有8000块,能扛得住父母进一次医院吗?能扛住的话,这个月家庭开销咋办?这问题多明显啊。

小县城的无力感

要是能解决这些问题,回县城没啥大阻力。要是解决不了,就听听老祖宗的话,“母弱出商贾,父强从侍郎,族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家族没实力,在原籍不经商又没资源的,就去大城市,出路比小县城多。

小县城的无力感

真心希望大伙都有好未来,新的一年多赚钱,家庭和睦,身体健健康康!

小县城的无力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