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培训(培训短期目标怎么写)
陈秀莹蔡淑萤参加“粤菜师傅”培训
粿品,在潮汕地区既神圣又平常,无论是祭拜先祖、婚丧嫁娶,亦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时节做时粿短期培训,时令防时病”,潮汕人的餐桌上,都离不开“粿”。
陈秀莹和蔡淑萤跟潮汕千千万万的家庭妇女一样,会做粿,但不一样的是,她们把做粿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凭借着好手艺加盟外嬷点心坊品牌餐厅。两年过去了,这两位潮汕姿娘的创业之路已渐入佳境,有了一批固定的老客户,订单不断。
从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再到凭借做粿技能成功创业的“手艺人”,陈秀莹和蔡淑萤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要从一场培训说起。
一场培训改变人生
2019年5月,一场“粤菜师傅”送上门的短期培训在龙湖外砂开办,当时在纺织厂做工的陈秀莹得知消息后,拉上自己的好姐妹、同是纺织厂员工的蔡淑萤,一同参加了培训。
当时“送技上门”开展培训的是汕头技师学院中式面点专业特聘教师谢福彬,他就是陈秀莹和蔡淑萤口中那个改变了她们命运的人。
“参加培训的很多都是农村妇女,我把各种粿品的不同操作规程都教给她们,让这些短期培训的学员尽快掌握一技之长。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粿品制作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制作技艺传播得更广,走得更远。”谢福彬说。
对自己的得意弟子,谢福彬赞不绝口:“秀莹、淑萤都属于原先就有制作粿品基础的学员,所以学起来得心应手,进步很快。”谢福彬告诉记者,学习潮汕粿品制作和学习其他技能不一样,“别的行业可能讲究创新,而传统粿品制作,却更讲究‘守旧’,制作出‘小时候的味道’。”在谢福彬手把手的教授下,陈秀莹和蔡淑萤渐渐找到了这种味道。
“小时候看着奶奶做,现在有师傅教,我对粿品的用料搭配、制作手法了解更深了。经过师傅指点,我们制作的粿品口味更好、外观更精致了。”蔡淑萤说。
培训结束后,陈秀莹和蔡淑萤基本掌握了潮汕粿品制作技艺,但她们依旧保持着和师傅的联系,经常向师傅请教。“师傅对我们很耐心,不管是粿品配方,还是用料搭配,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陈秀莹说。
年逾四十实现创业梦
培训结业考试,陈秀莹和蔡淑萤制作的姜薯寿桃获得一致好评,高分“毕业”。姜薯寿桃算是潮汕粿品中制作难度比较高的,姜薯寿桃制作的成功给两人带来很大信心,“开一家潮汕小吃店”的想法渐渐萌生。
就这样,年过四十的陈秀莹和蔡淑萤结伴开始创业。一开始是在朋友圈,当一笼笼色香味俱全的粿品在朋友圈“上架”,很快就被亲戚朋友“买断”。“大家都说我们做的粿很好吃,很支持。过节时订单很多,有时候要做到三更半夜。”蔡淑萤说。
有了稳定的客源,姐妹俩不满足于“线上”售卖了,2019年底她们成立了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两人能更专心地制作粿品,研究技艺。“比如制作鼠曲粿,我们自己去田间地头摘鼠曲草,洗、晒、磨,做到原汁原味。”陈秀莹说,制作潮汕粿品每一个过程都要经过自己的手,不是机器可以代替的。
陈秀莹和蔡淑萤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事业逐步推入正轨。2020年中旬,她们加盟外嬷点心坊品牌餐厅,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粿品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回顾自己的创业路,陈秀莹和蔡淑萤都说“最想感谢的人是师傅”,“我们都四十岁了,还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傅!若没去培训,没遇到师傅,我应该还是在纺织厂里当女工。”陈秀莹说。
“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立足!未来我会继续把粿做好短期培训,把美食带给更多的人。”蔡淑萤说。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