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只沉迷于赚钱(沉迷赚钱年轻人的例子)

“为爱疯狂”的王石和“不靠男人”的田朴珺,越来越像“贵族”了。
贵族的表现之一就是重视精神追求,更注重教养,看看西方“绅士”们的历史行径就知道,他们哪怕是做坏事也要讲究仪式感,在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对贵族虚伪、伪善的揭露。
当然贵族不都是这样,也有些贵族沉迷于艺术,在哲学、艺术、创造等领域多有建树,还有很多贵族颇有荣誉、奉献和牺牲精神。
所以,贵族也要分两面看。“我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让我想到中国太缺乏好的教育了。”田朴珺小姐的感叹其实是有点无厘头的,“贵族精神在英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不是直接递给你,而是非常优雅地转到我面前,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就是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过程都是无声的。”
这是礼仪好吧。如果贵族精神就是一场管家表演,那它也太肤浅了一些。

最近王石出新书,他劝年轻人别老想着赚钱,不要太急躁年轻人只沉迷于赚钱,可以做些公益和探险活动,比如登山之类。
然后大佬就被骂成了渣渣。
为什么挨骂、招人烦?
“何不食肉糜”、不接地气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年轻人群体是多元化的,有的是有财富、教育资源支撑的“二代、三代”,有的是正在社会上打拼的普通年轻人,还有很多为生存和家庭而努力的草根年轻人。
也许我们是错怪了王石,王石的对话群体应该是某一部分年轻人,毕竟登山、探险之类是有很大门槛的,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这个条件。
探险是勇敢者的游戏,登山需要勇气、毅力和坚持,确实是很有贵族色彩,相比田小姐在老房子里喝咖啡,王石所作所为确实更像是个贵族。

客观来说,王石的原话是有道理的,“现在的年轻人太急躁,没想好自己的目标之前,应该先做公益或是探险,别老想着赚钱,别被一些东西困住。”
这句话的重点是“没想好自己的目标之前”,别因为急躁和赚钱而困住自己,这个建议其实是很中肯的。网上还有一句鸡汤,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说的也是盲目努力是无效的。
建议对年轻人只沉迷于赚钱,但还要看说建议的人是谁。王石被嘲讽何不食肉糜、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是因为王石年轻时候也是在忙着赚钱,上个世纪90年代,普通人工资三四百块的时候,王石通过倒卖玉米就赚了几百万,当年王石做了很多业务,超市、印刷、贸易、房地产等等多面开花,后来才聚焦在了房地产上面,以万科地产为平台,王石成就了商业大佬的地位。
在王石放弃万科股份选择做职业经理人,要名不要利,让他备受推崇,再加上登山、划船、跳伞等极限运动,妥妥的男神一枚。同行后辈潘石屹曾表示佩服,“王石只需要花三分之一的精力就能管好万科,剩下三分之二的精力无处发泄,只好去爬山航海游”。
可是,王石去爬山不是因为境界到了,最关键是他听医生说下半生要坐轮椅,王石才幡然悔悟,开启了男神修炼模式。
而在王石功成名就之后,再被田朴珺拿下,很多人都不看好,因为两人差距太大,但田小姐说了“王石是我见过的最男人的人”,不是王石的地位和财势征服了她,而是王石的帅气颜值打动了她,这就厉害了,“我发誓这辈子不要依靠男人,我发誓我一定要比男人强”,人设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只是,又穷又帅又年轻的男人也是有的吧,他们当然与田小姐是没有缘分的,最多做个男闺蜜咯。

王石曾表示要“为爱疯狂”,而田小姐则忙着开了一家培养“贵族精神”的学校,培养学员的马术、就餐礼仪、着装礼仪训练等课程,一年学费99万,就可以王石夫妇的加持,这对很多土豪老板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果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贵族”是一个标签或门槛,要是没有一定的身家,年轻人连学习贵族的机会都没有。
这才是现实。
“年轻人做什么事都不要着急,你们有时间。年轻人一定要想想,你到底想做什么。“王石说,对于年轻人而言,只要有理想,努力去做,任何困境都会成为你的财富,但是在目标的选择上必须很清楚。
究竟怎么目标选择,或许王石新出的这本书里会有答案。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