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ai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DeepSeek横空出世、AI时代呼啸而来ai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不少家长纠结焦虑:孩子需要学编程吗?学什么不会被AI替代?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明确告诉家长们“会不会编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在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三大方面将孩子培养成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人。

ai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会不会编程不重要

AI时代来临,每个孩子都需要学编程吗?熊璋明确表示:不需要。会不会编程或操作某个软件只是一项具体技术,孩子有兴趣可以学,没兴趣就没必要学。

熊璋指出,AI时代、信息社会对孩子的培养不在于会不会编程,而是三个层次: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信息社会前,正确价值观是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团结等,但现在信息科技促进生活幸福、促进生活品质提高,也是价值观的一部分。

必备品格在信息社会中,还包括传递正确信息,不传播错误信息。

关键能力分为三个层次: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适应力是最低标准,即社会发展的时候我们能否适应它;在社会发展中能胜任工作,是中级标准;最高标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能创造性地利用科学技术,促进人类幸福、社会发展、经济繁荣。

AI时代“四个维度”提升孩子

AI时代应注重培养孩子在四个维度的提升。

一是信息意识。能判断信息的真假、信息价值的高低、不能把垃圾信息当宝,不能传递错误和垃圾信息,不是任何信息都要转发、扩散,而要传递正确、价值高的信息。比如学生遇到任何问题,会搜索相关信息,知道前人的方法,几个同学完成团队作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纽带就是信息,要会保障信息的真实性、积极性、正确性、准确性。

二是计算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任何问题,会选择最优方案,以最高效率、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开销、做最多的事情。会抽象把问题变为用数学方法描述,有逻辑地形成模型和算法,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比如从家到机场,公交、地铁、打车、机场大巴等方式,如何根据自己的价格和时间等需求,选择到机场的方式,甚至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组合。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的思维,但像计算机,人有这样的思维,有没有计算机,解决问题都是效率高的。

三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有没有资料、资源、工具、平台帮忙解决,在数字世界中多少知识可以调取、用上,而不是自己吭哧吭哧从头开始。

四是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社会中应有怎样的责任观,怎样维护国家的利益、尊严、统一,促进团队的团结和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做伤害社会的事情。

AI时代,更需要培养孩子的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实现跨学科的进步。

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AI时代教育评价面临改革,国家已经提出“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熊璋对于“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的理解是不要再卷考试,不要再卷成绩,“卷考试、卷成绩的事儿,人工智能全取代了。以后,有可能一个芯片嵌入人体,所有你原来要背诵的东西全部都有了。所以,未来的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身体健康,要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去做新的事情,而不是去背题、解题。”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支持的是自主式学习、沉浸式学习、真实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此外,未来学生的发展中价值观、心理健康、身体素质非常重要,人工智能也应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对AI不惑、不忧、不惧

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界,对人工智能表现出一定的疑惑、忧虑和害怕。熊璋明确表示:没有必要。

为什么“不惑”?只要认真地、科学地去认识人工智能,没有什么疑惑。

为什么“不忧”?其实,有一颗立德树人的心,把教育强国做好,没什么可忧虑的。

为什么“不惧”?及时去适应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并不可怕。

熊璋表示,大胆地去利用人工智能ai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让人工智能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辅助我们,不能让人工智能取代我们。让人工智能赋能老师的时候,老师也要赋能人工智能,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新生态。

“人工智能科技方兴未艾,还在发展的势头上。我们未来一定要和人工智能一起生活,我们没有办法把人工智能挡住,我们也希望人工智能不要把我们挡住。因此,我们要改变自己,改变教育,这就是教育现在要创新的源泉,这就是我们应对变局的方法。”熊璋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