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的现状(当今教育内卷)


家长往往没有了解小学的合理渠道,也很难和小学教师进行交互,那么就很难真正把握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异,进而无法对子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方面期望可以为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确知孩子需要怎样的帮助,进而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

家庭与事业难平衡因素:现在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都扮演着多重角色,不论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或不好的家长,多数都面临着家庭与事业难平衡的状态,这样他们就承担着双重压力,尤其在面临幼儿园大班这样一个幼小衔接的重要时间段,他们所要考虑和衡量的更多,这无疑加重他们对幼儿各方面的焦虑情绪。

教育内卷的现状

家长是否为幼儿放弃自己的事业,是否能做到家庭与事业的双平衡,都是家长纠结和头疼的问题。是导致家长多种焦虑的因素之一。

幼儿自身性格因素:由于幼儿的性格受遗传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每个幼儿性格就不尽相同,有的活泼开朗,家长不放心其学习习惯,有的内向沉稳,家长却担心其社会交往,有的淘气好动,家长就会担心其安全问题。

不同性格的幼儿会在不同情况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也就会让部分家长因为幼儿的性格在不同的方面产生不同的焦虑。

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因素: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所有个体都必然依据一定的规律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上升,其各方面能力也必然会随之强化。

因为儿童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有所差异,因此即便是相同年龄的儿童在能力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教育内卷的现状

每位家长对幼儿的能力都有着不同的评价和了解,说明不同的幼儿在年龄基本相同的阶段却在不同能力上有着不同的差异,反映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虽然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它们达到时尚的时期也各不相同,但幼儿是未完成状态,他们有无限的可能。

由于家长对其幼儿能力发展的速度以及水平有深切的认识和感知,不明所以的家长会因其幼儿暂时的能力发展水平而产生不同方面的焦虑。

通过对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幼儿园大班家长焦虑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大多数的幼儿园大班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安全、生活适应方面都存在着中等偏上的担心和忧虑。

在教育焦虑上,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幼升小阶段幼儿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焦虑,且与教育政策、舆论信息等因素有关。

在安全焦虑方面,学者认为媒体信息影响着家长对幼儿安全焦虑中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阐述一致,此外,本研究表明,出行安全焦虑也是家长焦虑的一部分。

教育内卷的现状

在生活适应焦虑方面,通过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生活习惯适应焦虑、物质环境适应焦虑都包含于其中。在教育、安全、生活适应这三个方面,得分最高的是教育焦虑,其次是生活适应焦虑,最后是安全焦虑,但三者的得分差距较小且得分较为平均。

说明家长对不同方面的焦虑虽有差异,但是总体对这三个方面都有关注和重视。教育焦虑屡见不鲜,是家长焦虑的焦点问题:很久以来,教育焦虑都是家长焦虑中的热门话题,上述研究也表明,大班家长焦虑各维度中,教育焦虑的比重最高。

且近年来,随着社会内卷不断增加,特别是教育内卷日益凸显,家长们对子女成长中的不确定时尚受越来越深,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有家长自我认知上的偏差,更多的是社会上各种思潮对家长思想的裹挟。

比如进不了重点小学,就进不了重点初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无法实现阶级跃迁,人生就会一直在低层次徘徊。

教育内卷的现状

这样一个看似很合逻辑,其实漏洞百出的思维线条,裹挟着绝大多数家长的焦虑,压迫着一代又一代家长们,无法自拔。

教育发展不均衡会导致家长教育焦虑:就现状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然只局限在理论层面,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落实。整个社会都在认为,竞争和学习相伴相生而且无法回避,那些规避竞争的家长就会导致他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许多家长都认为竞争就是教育自身的要义,但是事实上这是教育偏差的产物。根据我国立法和教育相关指导文件,义务教育是公民基础权益的一部分教育内卷的现状,所有孩子都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这也是义务教育设立无偿、就近分配原则的原因,即保障每个儿童都能享受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却没能正确地认识义务教育的内涵,将义务教育扭曲成了淘汰性的制度。

我国早在八十年代中就针对义务教育进行了立法,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择校竞争依然存在教育内卷的现状,学区房依然火热,重点学校依然一座难求,就是因为学校差距太大。

教育内卷的现状

不仅城市与乡村的教育资源不对等,即便是在同一座城市里,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获得资源的途径、社会的认可度上,依然存在天壤之别。

因为差距太大,家长当然要想方设法让幼儿上一个最好的学校。家长功利化思维影响着教育焦虑:我们在教育上附加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其实无一例外都指向了一个维度:功利。

家长们希望通过教育,使自己的孩子或家庭出人头地,成为社会上所谓的成功者,最少要考上一个说得过去的、让父母面子上有光的好学校。

这种思维的延伸,导致要上重点高中,要上重点初中,要上重点小学。尽管重点这个词已经成了教育领域的禁止词,但其实学校的分层依然存在,甚至在强化。

核心因素就是教育功利化。绝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不是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全面健康地发展,只是单纯地要求孩子拿高分,进名校,成精英。

这样的诉求使教育的功能被大大地异化,这种异化快速的传导到小学甚至幼儿园,导致家长们的焦虑无处不在。

教育内卷的现状

家长的教育焦虑受社会评价机制影响:从实质上说,教育焦虑来源于社会依据教育情况来对个体作出评估,家长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特别是在进入人才市场以后,一个人的文凭将会直接决定就业单位对其的估价。

因此社会评价机制会直接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判断和选择方向。假如文凭在人才市场的重要性降低,所有人都能在劳动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获得合理的回报,那么教育焦虑的情形想必会得到改善。

生活适应焦虑在家长焦虑中处于比较新、且日益重要的焦虑:在整理参考文献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生活适应焦虑的内容较少,但在上述调查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都提到了生活适应焦虑,说明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变化,家长对幼儿的生活适应焦虑水平开始出现并不断上升。

并且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认为社会是“弱肉强食”的,对幼儿是不友善的有的家长推崇狼性教育,还有的家长认为社会歧视安静的、内向的幼儿,这样的幼儿会面临过多的适应性问题。

教育内卷的现状

更有甚者,认为幼儿的一些小问题会被无限夸大,成为未来的教师、同学歧视幼儿的因素。这些看法,体现了家长们自己内心的不安,往往是对社会现象的盲目夸大,对一些偶然现象产生了必然的联想。

真实或无法真实的认知幼儿的性格,并产生焦虑比如有的幼儿有自闭症,有的幼儿有多动症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会对幼儿适应未来生活产生影响让家长产生焦虑。

还有的幼儿内心存在不安全感,表现在不愿意与社会交往,会有一些无意识的小动作,家长也能青春地发现这些不适应,但却不知道其真正的根源,这也会导致家长们的焦虑。

教育内卷的现状

但也有的部分家长不能真正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潜力,过度的担忧以及溺爱,反而会造成没必要的焦虑。

生活适应焦虑呈现多发状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生活适应焦虑在绝大多数家长身上都有体现,也就是说,生活适应焦虑已经成为家长焦虑的一种常态了。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幼儿的关注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说明家长的焦虑在加重,焦虑边际开始扩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