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农业(农业ai大模型)
AI的深入应用,让广东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简单,种田就像打游戏。
走进广州从化风云岭森林公园的艾米稻香小镇,装载着云端农田大脑系统的水稻田,在种田、管田等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作业。这个由广州企业艾米集团打造的全省首个数字农田试验基地,采用“水稻种植标准化体系+艾米管田系统”方式,并整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实现田间万物互联。
数字农田管理系统全方位监管农田实时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像人一样对水稻种植全过程进行健康评测,视觉识别系统能自动识别出昆虫、杂草并及时发布病虫草害预警……在艾米“农田大脑”的指挥下,水稻生产效率与管理精确性都“更上一层楼”。
而在温氏集团的生猪养殖场里,由腾讯开发的AI系统化身“猪圈医生”,通过监测生猪生长环境与基因库管理,能提前分析并预警生猪病况,既能提升养殖效益,也能满足企业对生猪养殖少死、多生、生长快等需求。
腾讯智慧农业架构师刘伟介绍,如今,AI在很多牧场都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奶牛养殖场能够借助AI建立奶量校准和产犊揭发模型,为每头奶牛赋予身份ID,精准识别奶牛特征和产奶情况,预测产奶量准确率高达95%以上。
今年爆火的DeepSeek,凭借其更低的训练成本,让大模型在农业领域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最近,广东漫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将DeepSeek接入其“农博智问”农业智慧平台,实现多元化的农业搜索服务。
漫云科技董事长陈志波介绍,该平台建有AI中台,能根据不同农业场景提供精准解决方案,覆盖从种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刚过完年,我就拉着技术团队研究如何接入DeepSeek,目前接入后能满足农户对于种植、养殖、防控风险等多种知识需求。”
然而,当AI下田“爆改”农业时ai+农业,数据获取与共享、成本与基础设施、场景适应等问题亟待解决。而且AI的应用需进行大量运算、数据处理,耗时较长,可能会令许多农业生产者的接受度不高。
对此,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景景表示,要推进农业物联网、5G等建设,为农业人工智能应用提供稳定、高速的信息传输通道;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整合多源异构农业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治理规范;实施农业AI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培育既懂农业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本土人才。
AI拓展农业领域应用边界
政企研合力共绘智慧农业新图谱
如今,AI还在不断延伸触角,探索农业领域的应用边界。
“家养兰花叶片发黄了怎么办?”把你想问的问题发过去并附上一张兰花病虫害照片,“兰先生”马上就能给出精准建议。去年,这款国内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兰花AI智能对话机器人上线,知识库全面触达生产、流通、采购等全链条多个场景ai+农业,能为兰花产业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
近年来,除了肇庆“兰先生”,广东还有徐闻菠萝AI“菠萝君”、普宁青梅AI“普宁美梅”、农业保险AI数字人“探险家”等来自不同农业领域的AI数字人上线“就业”,能够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切实解决从业者们面临的“种难、卖难、买难”等产业痛点。
距离肇庆市区300多公里外的湛江东海岛,AI也在大显身手,持续赋能海洋养殖产业。
如何精确识别鱼苗的饥饿等级?在这片海域的深水网箱里,渔业大数据运营智脑正在监控鱼苗的大小、长势、游动状态等数据,开展机器深度AI学习并形成智能应用模型,获取并划分鱼群的饥饿等级。
“传感器会将感应到的数据汇集到大数据中心,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变成看得懂的语言,使行业人员及时把握产量、产值、规模、灾害等动态情况。”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博士杨仁友介绍,这有利于掌握海洋牧场实时动态,提高渔业精益管理水平。
从田间地头到水产养殖,从育种研发到农产品加工,在这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中,政府、企业、学校多方联动,共同描绘出一幅智慧农业的蓝图。
在茂名“柏桥讲堂”2025新年第一课上,广东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县级农业合作社社员、地市农业系统干部齐聚现场,共同上了堂农业AI培训课,内容涵盖AI技术如何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物流配送等环节。
企业也在积极展开协作。去年,在广东电信、漫云科技的通力合作下,广东农业AI实验室正式成立,将打造全国领先的农业AI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平台。
目前,该实验室已整合高校研究所、社会化农资生产厂家、化肥生产厂家及提供专家服务的社会化专家等多方面资源,而且注重校企合作,将学校的支持性专家与企业的实战型专家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业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AI+农业”正在助力广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四级调研员陆永松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广东计划建设500个智慧农业和500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当前,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让人期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AI技术正书写着广东农业发展的新篇章,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澎湃动能。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良科 彭琳
摄影:南方+记者 张令(除署名外)
【作者】 曾良科;张令;彭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