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秒送骑手保障(京东外卖五险一金)
2025年2月19日,可能是在中国外卖市场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这一天,京东通过“京东黑板报”官方公众号宣布,自3月1日起,将逐步为其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则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京东这个外卖市场的晚到者,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两天前参加完重要会议的王兴,听到这个消息时,可能跟得知东哥没有参会那会儿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9日下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美团紧急跟进表示,正在搭建骑手社保相关的信息系统,预计自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逐步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核心险种。
时间差足足有一个季度。而且,京东明确为“五险一金”,美团拿出来的是“核心险种”。
一天之后,饿了么才跟上,声明已从去年2月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为骑手缴纳社保。它说的是“部分城市”+“试点”,而且重点是并没有新动作。
其实,美团和饿了么去年就开始准备给骑手交社保的事儿了,但,结果是被京东先发制人。
有意思的是,这次京东外卖的战略操刀人是郭庆,外号老k,曾是王兴的悍将。
2021年,美团组织架构调整,郭庆疑似因被“边缘化”而离职。其后,郭庆成为橡鹭科技联合创始人和CEO,转型捣鼓机器人。
2023年底,京东斥资千万入股橡鹭科技,郭庆成了东哥的“兄弟”。
于是乎,当郭庆张开弓来,这一箭一箭的,自然是快、狠、准。
在商言商。
其实,京东和美团之间必有一战。
京东杀入外卖市场,主要是剑指美团。
外卖行业的壁垒很高,美团占据70%的国内外卖市场份额,事实上一家独大。用户早已形成“点外卖用美团”的习惯,其它对手很难撼动美团的头把交椅。
据DeepSeek分析,美团的总收入从2021年的1791.2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67.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24.3%。2024年其收入预计将突破32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净利润和调整后净利润将继续增长,分别达到200亿元和300亿元。
饿了么在被阿里收购后,资源倾斜减少,市场份额持续萎缩(约25%),和“老大”之间的差距已经不是一个量级。
抖音曾试水外卖,但因配送依赖第三方(如达达、闪送),效率低、成本高,起起伏伏,最终收缩业务。
前车之鉴,还有百度外卖、滴滴外卖、快手外卖等等。
其实,最先开战的是美团。2020年前后,美团加入售卖iPhone的大渠道,抢了东哥的生意,
美团近几年持续发力“万物到家”,涉及3C、商超等品类,直接威胁京东的核心电商业务。美团还依托外卖基建,上马“美团闪购”搞即时零售,跟东哥贴脸干。去年,美团又和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小米上千家门店都接入美团外卖。
所以,京东通过外卖切入高频餐饮场景,既是进攻也是防守。
毕竟,京东物流体系庞大(约50万员工),需要开发新业务分摊成本。外卖作为高频消费,能提升达达骑手的订单密度,降低配送成本。同时,用外卖带动即时零售业务,能巩固京东“最快配送”的护城河。
2022年6月,时任京东零售CEO辛立军就直言,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
2023年,京东即时零售更名为“小时达”。
2024年5月,京东将即时零售业务全面升级,整合“小时达”和京东到家,推出“京东秒送”。京东的秒送频道,咖啡、奶茶、品牌连锁餐饮等品类相继上线。
今年2月11日,京东高调杀入外卖市场。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要知道,几个外卖平台长期以来都被诟病高佣金,商家负担重。京东打出“全年免佣金”策略,直击痛点,利用商家对现有平台的不满快速撬动市场。而且,前期吸引海底捞、周黑鸭、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入驻,避开“幽灵外卖”商家的争议,也能建立差异化和品质化的优势。
京东这一招是用阳谋,“以小搏大”。
当然,京东的劣势也很明显。
“免佣金”只是为了敲开市场的短期策略,持续补贴等“烧钱”战术也不会一直持续。区域订单密度低、商家少、价格竞争力弱、门店评分少等问题,也会约束京东外卖的成长速度。另外,京东缺乏抖音的流量优势,难以通过广告等其它途径弥补佣金损失。
京东还得再出更多的招数。
这一战,注定不好打。
但是,京东这条“鲶鱼”,每一位对手都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京东宣布将进军外卖市场的第二天,美团的股价就应声跌落6.12%,第三天继续下跌,两天内从约169港元/股跌到156港元/股,跌幅合计近10%。
京东的“0佣金”和低价策略很可能倒逼美团、饿了么降价,外卖市场价格战重启将在眼前。而平台之间的竞争加剧,商家与消费者在短期内会受益。
美团凭借庞大的运力与用户基础,仍可通过补贴战大打一场。而饿了么可能因资金不足率先出局,除非有阿里注入强大的资源助战。
外卖市场的战火,接下来,必将越烧越大。
在这场“外卖大战”中,长期“难解”的外卖骑手社保缴纳问题又一次上了热搜。
长久以来,多数平台都是通过购买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来解决外卖骑手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
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看,由于灵活就业群体数量庞大,平台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将带来巨额成本涨幅,所以平台方是没有强烈的动力去推动这件事的,例外的京东只是当“鲶鱼”作为背刺对手的利器才率先破冰的。
数量庞大的外卖骑手,也大都没有强烈的缴纳社保意愿。
“有骑手抵制缴纳社保”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一,给出的原因很简单:“只想到手工资更高”。
“骑手年均流失率超过30%,平均从业时长仅9.7个月,高频流动带来他们缴费年限的碎片化,大多数骑手养老保险累计缴费不足15年。”武汉大学终身教授、社会保障教研室负责人王增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
社保缴纳时长至少需要达到15年或20年,缴纳社保存在政策执行碎片化、跨区域接续梗阻等客观障碍,各地政策在缴费基数、参保门槛、待遇衔接方面有显著差别……这些问题,都是外卖骑手眼中的高门槛。
毕竟,眼前的生存压力远比未来的养老或医疗保障更加紧迫。
况且,大多数外卖骑手在风里雨里连轴跑单,以单量为收入核心。大多数外卖骑手的月收入在五六千元左右,少部分优秀者能够月入过万,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时间付出也远超常人。
每月掏出几百元甚至1000元左右去买社保,他们更倾向于把这部分钱用来应对日常开销或其他紧急需求,或是存起来当备用金。
另外京东秒送骑手保障,比起每个月需要个人缴纳数百元的社保,来自县域乡村的外卖骑手更倾向于新农合。今年新农合的收费标准仅为每人每年400元。新农合对于连续参保达到4年的人员,之后每年连续参保,适当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每次提高额不低于1000元。所以京东秒送骑手保障,他们普遍认为,为了缴纳社保办停新农合并不“划算”。
所以,骑手的首要诉求并非被动地被纳入社保体系,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赚取更多收入、如何让过于苛刻的平台算法松绑、如何保障自己的休息权以及健康、生命安全。
外卖骑手只是一个典型,其它行业的8400万灵活就业群体同样是如此,例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中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超过2亿人,其中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占比显著。据DeepSeek分析,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预计2024年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数量将继续增长,可能突破1.2亿人。
他们往往是过渡性质很强的职业,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还成为很多中年失业者的“避风塘”。
他们的需求当然是既要“伤有所医”,也要“老有所养”。但他们更现实的生存智慧是赚现钱、快钱,先活下去比什么都更重要。也就是说,每个月实际到手的钱,才是他们的头号问题。
千万骑手的社保问题,涉及骑手个人、平台、消费者甚至是商家等多方利益,具体落地实施情况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个过程,还是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立法、执法中的治理智慧的重大考验。
放眼全球,其它国家亦然。
政策层面已有强烈信号。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强调,民营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京东针对外卖骑手社保问题开出第一枪,也正是在座谈会之后。
京东对为数不多的给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对于前述痛点了如指掌。
2月24日,京东又打了第二枪,官宣未来一段时期签约的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全部由京东承担,确保骑手现金收入绝不会因为缴纳五险一金而减少,此项举措包含现有骑手和新加入的骑手。京东称,未来将大力推进同工同酬,逐步提高外卖骑手的福利待遇。
这一招的杀伤力更猛,把美团、饿了么等友商逼到了墙角。
数以亿计资金的烧钱大战,难以避免了。
对于外卖骑手个人来说,越多平台愿意砸钱包了他们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幸福感必然越高。所以,他们肯定是赢家。
当然,他们并不是唯一的赢家。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