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才会补维生素(维生素B6缺乏性失眠)
夜色渐深,小区里的灯光依次熄灭。52岁的马阿姨,却在床上辗转反侧,枕边的电子钟滴答作响,脑海里塞满了白天未竟的家务和孩子的学业琐事。
她有意关了手机,喝了牛奶,甚至练习过朋友口中的“数羊法”,可奇怪的是,疲惫的身躯始终无法沉入梦乡。第二天清早,家人问她:“昨天怎么又没睡好?”她一声叹息:“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年纪大了,睡觉都成了难题?”
不过,有一点马阿姨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比压力大的朋友还更容易失眠?难道,问题不只是紧张和焦虑吗?
其实吃什么才会补维生素,像马阿姨这样“怎么都睡不着”的人,现实中还有很多。很多人在反复尝试各种安神茶、助眠枕、睡前运动后,依旧无法与好梦相遇。
你有没有思考过:夜里睡不着觉,真的只是心理压力和环境影响吗?哈佛医学院近年的一项研究就给出不同答案——可能,你体内正悄悄缺失了影响睡眠的关键营养素,而它们,就是被人们忽视的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D。
这个听起来简单的原因,真的会左右我们的睡眠质量吗?又该怎么科学补充,才能真正告别失眠,迎来夜晚的安宁?
失眠背后,维生素的“隐秘推手”
大多数人谈起失眠,首先归咎于紧张、焦虑、噪音、睡眠习惯不规律等外部因素。可你知道吗?事实上,维生素缺乏也是引发失眠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现代医学和临床统计表明,维生素B族、特别是B6和B12,以及维生素D,在维持大脑神经系统平衡、调控睡眠节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维生素B6是参与合成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重要因子。
血清素帮助我们保持情绪稳定,褪黑激素直接影响入睡和觉醒。如果长时间摄入不足,人体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睡眠断断续续难以深度入眠的现象。2022年一项涉及超过2000名失眠患者的研究显示,B6水平低的人群,失眠发生率高出对照组19.6%。
维生素B12则主导着生物钟功能,能影响褪黑激素分泌,调节昼夜节律。
B12缺乏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现“晚上难入睡,早晨醒得早”或“白天昏沉、夜间清醒”的生物钟紊乱型失眠。临床数据显示,补充B12后约58%的患者睡眠节奏恢复,疲乏感也明显减轻。
而维生素D除了帮助钙质吸收,与骨骼健康密切相关外,
近年医学关注更多在其调控神经和睡眠的作用。实验显示,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值的人,失眠概率提升至30%以上。它通过调节褪黑激素,维持睡眠周期,而补充后明显提升深睡比例。
可见,睡不好,有时候真的不是“心事太多”,而是身体缺乏参与入睡过程的营养素。很多临床医师称,维生素缺口往往成了“难治型失眠”的幕后黑手,只要针对性补充,部分人就能逐步恢复好睡眠。
坚持补充2种维生素,3-8周或见“翻天覆地”变化
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调整饮食或在医生建议下科学补充维生素,能帮助显著改善睡眠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下是真实案例与数据支持:
神经系统变得“更安静”。
部分人补充维生素B6、B12约2~4周后,焦虑、烦躁感减少,白天情绪变得稳定,不易激动,夜间脑海“开小剧场”的频率下降。有统计显示,近70%的补充人群焦虑感改善,入睡时间缩短17.5%。
深度睡眠比例提高,夜醒次数减少。
经过6周调理,有失眠者从每晚平均醒来4次降到2次,深度睡眠时长延长20%以上,部分人晨起时疲乏感和头重感大为缓解。B12缺乏型失眠干预后,睡眠效率提升率达57.8%。
情绪波动减少,白天精力上升。
维生素D补充36周后,那些长期“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的人吃什么才会补维生素,晨起精力恢复明显,心理测量发现抑郁评分普遍下降35分,幸福感大幅提升。不少受试者称“终于能感受到一觉醒来头脑清爽”的安稳。
但值得注意:仅靠维生素调整并不能百分百解决所有人的失眠。体内严重紊乱、精神障碍或者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仍需专业诊疗。可是,数据显示:在营养干预后,中轻度“营养型失眠”人群,超3/4都能获得可观改善。
怎么补?一张表教你日常吃出好睡眠
既然维生素B6、B12和D与睡眠关系如此密切,如何科学补充,让身体更好入眠?
富含B6的食物:全谷物(糙米、燕麦)、胡萝卜、香蕉、坚果、深绿色蔬菜是日常补给首选。每天从早餐或者加餐中安排,能确保B6补充量接近成年人推荐量。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