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要素(小说六要素用英语分别怎么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内容三要素,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知识。语文课堂上讲小说,老师也大抵按照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最终抵达主旨,但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点常常是若即若离甚至彼此无干的。我曾经撰文论及小说的完整要素还包括形式,以及小说的内容、形式、主旨三要素关系。今天想谈谈小说内容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小说教学中,情节在先。虽然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任务的,但人物的形象特征却是在情节中展现的,所以我们只有先理清小说的情节小说三要素,才能有章有法地分析人物形象。当然,人物的有些信息比如身份、年龄、长相、甚至某些突出的特征,作者会直接告诉读者,比如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常常在出场亮相时就交代了人物的重要信息,后面的故事是这些信息的注脚。以《俗世奇人》第一篇《刷子李》的人物出场为例: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后面的情节事就借着徒弟曹小三的不信不服展开,写到他最后的“发怔发傻”和“听到学到”,印证刷子李出场时作者的交代。

有些时候,作者会以更巧妙的方式介绍他的人物,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用《西江月》二首呈现贾宝玉的形象特征: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小说三要素,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除此之外,曹雪芹还借他人之口对贾宝玉进行评点: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你只以后不用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王夫人)

“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这可不是呆了吗!”(傅秋芳家的两个婆子)

但是,我们能据此解读贾宝玉吗?显然不能,我们需要在情节中分析出贾宝玉的尊重个性、男女平权、阶层平等、万物有灵等观念和行为,从而把握其超越性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而这个时候回看《西江月》和王夫人、傅秋芳家婆子的话,就会对曹雪芹在贾宝玉形象塑造上的障眼法会心一笑,同时明白这会心里包含作者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呈现和批判。

总之,我们需要先梳理情节再分析人物,此其一。

其二,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建构起人物和情节的关系,还要通过分析情节中的环境建立起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情节既服务于人物,也服务于环境,因为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指向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无非揭示人的状况和文化的状况,在人与环境或和谐或矛盾的关系中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或假丑恶、文化的真善美或假丑恶,从而让读者思考如何实现人和文化的理想状态。(详见《中文阅读素养指标体系与测评标准》)

小说三要素

其三,便是作为环境的人物了。一般讲环境,会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讲,原本人应该是主要人物所处身的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对社会环境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历史背景、居室陈设等。为此,我在讲环境时,会区分时空大环境、处所小环境、心理内环境和人际外环境四种,于是,便有了作为环境的人物一说。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关系,便是其人际外环境。前例中的王夫人和傅秋芳家婆子,就构成了贾宝玉包括林黛玉的环境,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超逸和孤独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种区分法实际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阅读时更容易化身为他,进入情境,使画面再现,让自己真正身临其境,身处其中,从而与之同呼同吸同历同感,与之共情。

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

王后语文

仰视读书的少年,

俯首成长的万物。

我是王后,

在语文的世界和教育的视界,

期待与你相伴同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