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要素(要素类是什么)
《小英雄雨来》设计思路
一、生字识记
进入四年级下学期,生字词的讲解就交给孩子们,备课时对生字分门别类,拟声字词不讲,常见声部找形近字,易错字讲注意点
二、课文初读
课文较长,利用五一假期提前布置钉钉预习,要求孩子自读课文
学习单第一部分:
一、拟定小标题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精读
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对文章关键部分进行分析,体会情节、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学习单第二部分:
1、小说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对雨来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2、课文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伏笔)
3、课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分别在什么地方?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第1问,梳理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其对“雨来”的影响,例如身为民兵的爸爸,时常早出晚归,除了养家糊口,还承担着保护百姓的任务,除此之外,妈妈、舅舅显然也是其中一份子,家人的影响让雨来在面对敌人时能够镇定、坚定,不惧威胁。
通过第2问,梳理小说中的关键情节,以及分析情节之间的关联小说三要素,例如第一部分写雨来擅长游泳,与第六部分跳水逃脱之间的关联,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与第四部分智斗鬼子之间的关联。从而对小说的情节产生认知,并且体会“伏笔”的作用。
通过第3问,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一段中写还乡河,写芦苇荡,说明芦花村得名的原因,以及雨来会水、逃脱、躲藏的伏笔;42段的景物描写强调了太阳落山后,晚霞像红绸,渲染了大家以为雨来牺牲小说三要素,悲伤的氛围;51段以动衬静,同样表达了大家的悲伤。
总
结
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孩子对文本有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感受到了小说三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而是小说的血肉。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