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前景储能行业发展现状)
2023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资讯zengyan2023/3/2
2023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储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个名词,代表储层储存油气的能力。2023年开局储能行业迎来新一轮扩产高峰,产业链上下游有将近二十家企业宣布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亿纬锂能、中创新航、雄韬股份、赣锋锂业、兰钧新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包括了盛虹集团、东方日升等来自关联行业的跨界者。
据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储能项目新增装机为18.3GW,同比增长185%,其中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为10.2GW,同比增加117%。新型储能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要技术,2021年锂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占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的90.9%。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同比增长29.5%。截至2021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为5.12GW,同比增长56.5%。据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将有效释放储能广阔需求空间,2022-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需求量约179GWh。全球储能新增需求量约630GWh。
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存的能量可以用做应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能量有多种形式,包括辐射,化学的,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力,高温,潜热和动力。能量储存涉及将难以储存的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更便利或经济可存储的形式。按技术分类,根据储能技术能量存储原理的不同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储能技术可分为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以及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进行能量的存储和释放,这类储能技术运用非常广泛,主要产品有铅酸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电磁储能主要是靠建立磁场或者电场存储电能,主要产品有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机械储能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形式存储,主要产品有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截至目前,已有浙江、广东、江苏、四川、陕西、青海、重庆、安徽、湖南、山西等多个省市出台了具体的储能补贴政策,补贴形式有一次性补贴,也有按投资额比例、年利用小时数、实际响应与申报响应比值补贴等多种形式。例如,广东佛山顺德和肇庆高新均明确储能补贴为一次性补贴。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7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在各地已发布的储能补贴政策中,重庆两江的补贴上限最高,该地按照储能装机规模补贴200元/千瓦时,最高为500万元;广东深圳和安徽合肥的补贴上限紧随其后,为300万元;江西的补贴方式则另辟蹊径,该省对符合条件的锂电企业给予上市奖励。
目前,我国储能补贴主要以用户侧为主,难以影响配储比例。不过,储能补贴会提升储能的经济性,有助于由之前的强制配储向主动配储转变。
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0万千瓦,同比增长37%。其中,抽水蓄能占据最大比重,累计装机达4610万千瓦;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超过2021年同期的2倍,达到1270万千瓦。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与新能源发展紧密相关的储能技术和产业也备受关注。截至2023年初,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接近6700万千瓦。而国内2022年单年新增规划在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180万千瓦/25920万千瓦时,并且大部分项目都将在近1至2年内完工并网,规模数字已远超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设置的2025年实现3000万千瓦装机的目标。此外,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陕西、山东、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等10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规模合计2220万千瓦/5380万千瓦时。
储能领域专家表示,2022年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同时储能的政策、价格机制、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储能行业发展前景,促进了中国储能技术与产业的高速发展。随着“双碳”战略下储能需求的扩大,储能技术性能与成本的持续改善,加以政策支持,2023年中国储能将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一年。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1%,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3%。而储能建设的大提速,一方面来源于双碳目标,另一方面则在于政策、技术、资本的多方合力。
政策方面,仅2023年1月,全国就有14项储能产业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此前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都体现着国家对储能建设的决心。
进入2023年后,随着原材料供需关系的改变以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步入深水区,储能经济性与需求也将迎来重要变化。多家储能电池企业定计划、扩产能、忙签约,行业高景气度延续。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2023至今,国内主要储能企业签约海内外订单金额已超百亿。
机构指出,储能是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给新能源插上翅膀。储能可以对新能源电力即时储存和释放来削峰填谷。主要分为抽水蓄能(目前约占九成)和电化学储能,根据碳达峰行动方案,预计2030年前,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的装机规模都将达到亿千瓦级别,其中电化学储能具有数十倍的发展空间。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7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储能行业的供需状况、储能发展现状、储能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储能行业的发展建议、储能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储能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储能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储能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储能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在形式上,储能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储能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储能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储能行业全景图。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