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就业群体有哪些(什么叫新业态就业)
记者泮巧露陆意吴瑾熠通讯员方艺高瞻
近年来,随着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催生了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大批灵活多元的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新就业群体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职业发展困境、劳动权益保障缺失、城市融入感不强等问题。
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城市?近年来,滨江持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也不断畅通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平台,增强他们的职业获得感和城市归属感。
在滨江,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正与城市“双向奔赴”,实现有家更有为。
暖“新”
停车、充电、歇脚……就跟在自家一样
最近,在六和公寓、金盛曼城等27个热门社区周边的显眼位置,悄悄画上了非机动车泊位标识。这些车位什么来头?据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外卖骑手送货所设置的车位。“在全区,这样的车位最近新增了136个,选取的位置都是小区出入口的显眼位置,既能方便外卖骑手停车,也不会影响其他行人和车辆通行。”
走在滨江的大街小巷,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哥车位”冒了出来。譬如在龙湖滨江天街这样的大型商圈,也有专门为外卖骑手们设置专属车位。“有了专门划定的区域停车,更有序了,而且去商场里取餐也很方便。”一名正往商场里走的美团外卖小哥说道。
“您好,欢迎光临”,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博凯创业园旁边的“小哥你好”党群服务驿站,门口的欢迎提示音反复播报。在驿站内,空调、便民服务箱、打气筒、饮水机、充电插座等一应俱全。“社区对我们小哥的照顾,让我们感到很温暖也很感激”,在一面心愿墙上,一位小哥如是留言。
“这处驿站是今年夏天启用的,社区在日常网格排查中发现新业态就业群体有哪些,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们在炎炎夏日奔走,很需要一个能够休息降温的空间,于是就将岗亭进行了改造,让这些新就业群体能够有个可休息、可喝水、可阅读、可充电的去处。”明德社区工作人员华晔说道。据她介绍,社区的爱心驿家也向新就业群体们开放,“我们还针对这类群体,举办过高温送清凉、中秋送月饼、便民集市等活动,希望他们在我们社区能够感受到更多温暖。”
上个月,在物联网产业社区内的联慧科创中心,暖“新”驿站挂牌成立。近日,记者来到这处驿站,里面是大厦的外卖和快递存放点,时不时有外卖小哥进进出出。“现在是送餐高峰期,没时间坐下休息了,不过这里能给手机充充电,还有免费茶水,还挺好的。”一位外卖小哥步履匆匆,他熟练地把外卖放入外卖柜里,又火速离开。
“我们社区前段时间把‘微光·便民V站’进行了升级,欢迎小哥们日常奔波途中来歇歇脚。”中兴社区工作人员张灿平说,这里原本是社区的便民服务站,考虑到外卖小哥日常充电、休息等需求,所以将服务站的功能进行了升级。像这样的“小哥歇脚处”,如今在滨江也越来越多见。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注意到小哥群体日常吃饭难、充电难,所以滨江在一些小哥集聚的商圈、小区周边打造“小哥群体15分钟优质服务圈”,“希望这些服务站点的出现,能够让更多小哥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闲时能充电。”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正在滨江感受到停车不再难、吃饭不再难、充电也不难,他们的职业获得感正在不断提升中。
贴“新”
“每单节约三五分钟,一天就能多跑七八单”
“没想到我们也能享受到街道的免费体检福利,感觉好暖心……”28岁的女快递员夏梦迪手拿体检单说道,由于工作时间难调配,今年她没参加公司的体检。但听说这次的时间比较灵活,就组团和同事们一起来了。“之前手腕经常不舒服,趁着这次机会,要好好去检查一下。”
原来,为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身体健康,11月16日,长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街道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委员会开展为期两周的“我为‘跑男’送体检”活动,为100余名外卖、快递、物流等从业人员送上体检套餐。此次体检项目按照“分批次、分时段进行、工作体检两不误”原则,为“小哥”们提供方便。
这正是滨江以心暖“新”为小哥构建友好港湾的缩影。今年以来,滨江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怀不仅仅停留在生活服务层面,还延伸到了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等。
接收订单、验视、打包、配送……日前,滨江开展了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从各个环节和细节考察了骑手的专业度。令人惊喜的是,本次竞赛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合格的选手,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一、二、三等奖获得者认定网约配送员高级工技能等级;优胜奖获得者认定网约配送员中级工技能等级。
“随着灵活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新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扩大。如何共同营造他们与城市双向友好的善治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课题。”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他们持续深化“心运力”关爱计划,为200余名“小哥”发放“一码一信一礼包”,提供了学历提升、技能认定、应急培训、法律咨询等18项暖心服务,帮助“小哥”解决招工、租房等实际问题27件,“我们希望,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而友好,也不仅停留于此。围绕进出友好、设施友好、人际友好等维度,滨江今年还探索推出一批“小哥友好小区”“小哥友好商圈”,依托全市“小哥码”应用为“小哥”实名赋码,实现身份快速验证和通行,改善“小哥”卡点送餐现状。
比如,鼓励超市、美食广场等规划“小哥”取餐通道等,确保快速完成取送任务;鼓励园区、楼宇设置智能快递柜等设施,利用“边角料”打造服务补给站。
外卖小哥吴天杰便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了这份关怀。“对我们来说,每分每秒都很重要。”他告诉记者,“现在友好地带越来越多,电动车骑进来停在指定位置,每单可以节约3至5分钟,一天下来能多跑七八单。”
可喜的是,像吴天杰这样的“小哥”,在滨江将会越来越多。
交“新”
既能带“货”,还能带“理论”
经过一个中午的忙碌,外卖配送员马文斋熟门熟路地来到西兴街道缤纷未来社区食堂。“有社区食堂实在是太方便了!不仅有可口的饭菜和舒适的环境,还可以用‘滨豆’兑换呢!”他介绍,中午12点半、晚上6点半之后,小哥在社区食堂可以享受8.5折优惠,如果有足够的“滨豆”,还可以免费吃饭。
马文斋所说的“滨豆”,便是滨江创新推出的社区服务兑换积分。
“小哥每天活跃在社区毛细血管里,最熟悉社情民意,多看一眼新业态就业群体有哪些,多留意一下,多关注一分,就相当于给社区治理增加了很多眼睛和手脚。”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作进一步解释,“我们号召他们加入微网格‘一长二员’队伍,引导他们参与到志愿服务、发现隐患、文明交通引导等社区网格治理中,就可以获取相应的‘滨豆’。”
发现窨井盖坏了吱一声,送快递时顺手带个垃圾,等待接单空隙时站个门岗,穿行在大街小巷捎带个反诈宣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却给社区治理增添了新活力。最近的一个晚上,中通快递的王文平像往常一样开着快递车工作,在经明德路时,意外发现一盏路灯坏了,他随手一拍发给社区网格员,网格员通过基层治理平台上报相关部门,没多久便完成了整改。“社区非常贴心细致地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也让我们更加发自内心地要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像王文平一样的“志愿网格员”还有不少,他们组建起了一支支“骑士”志愿队伍,通过线上线下及时报送最新“探测”信息给社区和小区物业。截至目前,“小哥”群体积极当好社区“一长二员”、食安监督员、交安宣传员等角色,已累计提供问题线索800余条。
在滨江,新就业群体的多重身份正在被解锁,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从“双向奔赴”走向“双向融入”。
李娜是一名带货主播,工作之余她加入了社区基层治理监督员队,“已经参与十来场志愿活动了,平时发现问题也会跟社区反馈,每当看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落地实施,非常有成就感。”在她看来,“归属感”是住在社区的最直接的感受。而前不久,她所住的社区还组建了一支“官河小青”宣讲队,成员除了青年社工,还有辖区里的网红达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做了理论宣讲,又能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充电赋能,实现以党建引领凝‘新’聚力。”社区工作人员说道。
滨江对新就业群体的暖心之举如同一条项链,串起一枚枚“珍珠”,而这些“珍珠”正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新”发展、“新”聚力,相信他们也终能在滨江四季更迭的改革探索中跑出属于自己的“暖滋味”。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