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意味着什么(学历贬值现象)
一、学历贬值现象的量化背景
学历贬值是指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学历持有者增多,学历在就业市场或社会评价中的相对价值降低的现象。从近年来的数据看,学历贬值的趋势愈发明显。有网络流传的学历贬值表显示学历贬值意味着什么,35年前中专/师范等同于本科,而如今普通硕士/一般海硕也仅相当于本科水平,这一现象直观地反映出学历价值的急剧变化。
二、学历贬值计算公式构建
学历贬值可通过岗位匹配度公式来衡量,即V=E−R。其中,V代表学历价值偏差值,E为工人实际教育程度,R为职业分类中确定的工作所需教育水平。当V>0时,表明存在过度教育现象,即工人的学历高于工作所需学历,这往往意味着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贬值可能;当V=0时,表示教育程度与工作所需教育相匹配;当V<0时,则为教育不足。
以西安市为例,采用这种方法结合不同时期物价指数,研究不同时期工资收入是否有变化,同时看看学历要求是否增加,可判断学历贬值现象。通过研究2004—2013年两个时期居民的收入、受教育年限,发现2013年的最低学历要求相比较最高学历要求有所提高,然而最高学历则基本没有提高,且通过应聘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基本上每个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都提高了3年左右,说明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在十年之间提高了大致3年,这从侧面反映出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的相对价值可能有所下降。
学历价值综合公式
从更宏观的角度,可构建学历价值综合公式学历价值=行业准入门槛×技能稀缺指数÷毕业生存量。这一公式反映了学历价值受到行业需求、技能稀缺程度和毕业生供应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北大博士在短剧行业用“学术思维”写剧本,单集稿酬是普通编剧的3倍,就是因为该博士的学历在短剧行业这个特定场景下,结合了稀缺的学术思维技能,且短剧行业对这类高学历编剧的需求相对较大,使得其学历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学历贬值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供需失衡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是学历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大学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学历持有者供过于求,而就业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导致学历在就业市场上的价值下降。例如,社会只能提供100个优质岗位,每年却有10万个大学生,那么当大部分大学生都无法获得优质岗位的时候,大学生的含金量自然大打折扣。
(二)教育质量下降
教育质量的下降也造成了文凭含金量的降低。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教育资源增长远远赶不上教育规模的增长、教师质量的下降(硕导博导升格晋级)、大学一味竞争学位点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关”上等问题,使得研究生教育出现“学业第一,学术靠边;30个学生,一个导师带;本硕连读,师徒一块;官商傍学等”怪现状,研究生质量在打折扣,从而导致研究生遭遇“集体贬值”。
(三)社会观念变化
过分注重学历的派生价值和工具价值,而忽视学历的目的价值,也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人们为了高学历能换取社会资本而追求高学历,为了高学历而学习,形成了虚假学历的需求市场,最终导致学历的迅速膨胀以及大量的泡沫学历。
四、应对学历贬值的策略
(一)个人层面
个人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不能仅仅依赖学历,而要通过积累实战经验、建立个人品牌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实习、项目、创业经历比学历更有说服力,企业更看重“你能做什么”而非“你学过什么”。同时,要通过博客、GitHub、作品集展示能力,让市场认可自己的价值。
(二)社会层面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学历贬值问题。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学历贬值意味着什么,避免某些专业过度膨胀。此外,还应强化继续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历贬值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合理的计算公式可以量化这一现象,并深入分析其成因。个人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