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上班公司走红(假装上班公司)
最近我在网上刷到一个新鲜事:北京、杭州这些大城市突然冒出好多“假装上班公司”,广州也有不少地方开始效仿。这些地方不给工资,反而要你每天付二三十块钱,就为了在写字楼里找个工位“演戏”。听起来挺魔幻的。
在海珠区客村那边有个联合办公园区,工作人员说他们最近刚推出“假装上班”服务。这里分两种工位:一种是像咖啡店那样的吧台,另一种是正规办公室的格子间。大多数人更喜欢后者,因为“看着像真上班”。其实这些工位本来就是公司员工用剩下的,旁边还有洗手间和饮水机,跟几年前流行的共享办公差不多。有意思的是假装上班公司走红,4楼的休闲区还卖酸奶简餐,要是中午饿了还能加钱吃饭。
天河区有个创业基地更夸张,他们居然给“假装上班”的人安排任务,比如写市场调研报告,说是要让体验更真实。荔湾一家科技广场的工作人员还提到,他们会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教职场规矩假装上班公司走红,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培训,但一个月才550块,确实比租房便宜。
不过这事争议挺大的。有人觉得对考研党来说,这里比图书馆好——有空调、能充电,还能假装有正式工作不让家里操心。但也有人吐槽:“去网吧不香吗?非要花钱演戏?”一个叫叶小姐的姑娘,她四月份在写字楼体验过,每天打卡、对着电脑忙活,旁边有人做设计,有人搞副业,她说主要是不想让生活乱七八糟,至少每天有规律。
其实这类公司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冒头了,全国现在有二十多家。但广州这边大部分都是小打小闹,有的创业者甚至才试运营几个月。有个在番禺开公司的老板跟我说,现在很多人虽然不上班了,但还是想找地方社交、保持节奏,所以这种“第三空间”可能真有市场。
不过风险也不小。有律师提醒,有些公司说能代缴社保、开实习证明,这其实违法了。要是个人信息被拿去干坏事,比如诈骗,那麻烦就大了。我身边有个朋友本来想试试,但听说要身份证和银行卡,吓得赶紧打住。
要说为啥有人愿意花钱演戏,大概分三类人:第一种是正在找工作的人,家里天天催,去这儿至少能装模作样,还能安心投简历;第二种是自由职业者,家里太懒散,出来能逼自己干活,还能认识新朋友;第三种是创业者,像有个叫“飞鱼”的老板,自己做直播的同时,把工作室改成假装上班公司,说能帮其他创业者交流经验。
我其实挺好奇这种地方能火多久。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想找点仪式感也能理解,但花冤枉钱总归不太划算。比如我同学是自由职业者,她说在家效率低,但去这儿一天30块,一个月就是好几百,还不如租个小单间。不过要是真能通过这种地方认识靠谱的合作伙伴,可能值了?
反正现在网上吵翻天了,有人觉得这是“职场cosplay”,有人觉得比网吧好,也有人觉得纯粹是智商税。我倒是觉得,与其花钱假装,不如想想怎么真正找到喜欢的工作。但话说回来,要是哪天我也失业了,说不定也会去体验几天——至少不用被老妈念叨“整天在家打游戏”。
这种地方到底值不值得去?可能得看个人需求吧。反正我暂时不考虑,毕竟现在写写东西还能糊口,花钱演戏不如多接点活儿。不过要是哪天真闲到发慌,说不定我也去打卡上班,假装自己是个“打工人”。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