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员最怕三个投诉(保险理赔避坑指南)


怎么让这些家喻户晓的大公司也沦为众矢之的?只怪保险公司“套路满满”,很多人在遇到理赔难、退保难、合同纠纷等问题后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承担有形或无形的损失,自认倒霉。因此保险留给大家 “坑太多”、“没啥用”等等负面印象。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受保险并积极参保,这是个不错的趋势。毕竟从自身需求来说,大病的医疗费对于许多人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因病一夜致贫的案例不胜枚举,商业保险至少能让我们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减轻一定的生活负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掉进坑里呢?作为保险避坑指南系列的开篇,先给大家讲讲“一个中心思想和四项基本原则”。

一个中心思想:高收益和高保障不可兼得

一切以抗风险为中心!买保险是不能赚钱的!金融监管层三令五申“保险姓保”,就是为了让保险回归风险保障本质。

牢牢记住,你把钱交给保险公司的首要目的应当是转嫁风险——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撬动尽可能高的保障,而不是投资增值和收益回报!

在面对销售人员时,大家千万不要在高息诱惑面前动摇。

第一项基本原则:先保大人后保老小

正确的投保顺序应该是:先大人,后老人孩子;先顶梁柱,后家庭主妇(夫)。

有些家长想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孩子,给娃配置了多种保险,却忘记给自己上一份保障。殊不知大人自身保证持续的收入来源才是给孩子最大的保障。先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配置保险,然后是次要经济支柱,最后为小孩和老人购买。

第二项基本原则:从金字塔底向顶层配置

金字塔底层是健康类(重疾险等)、家庭保障类(意外险等)、医疗类(手术补贴等);往上第二层是子女教育类(教育金保险等)、父母退休养老类;最顶层才是理财类保险(万能险、分红险等),这是多坑重灾区。

如果有人在你没有配置任何重疾、意外险的情况下,一上来就推荐你买理财险,你要做的就是说再见。

市面上众多理财险都没有保障功能,收益也远不如银行理财,回本期就更漫长,在保障买足之前最好不要碰。

又到3.15,被投诉最多的保险公司居然是这10家 4招教你买保险避坑

第三项基本原则:明确自身需求和产品保额

这是避免盲目跟风投保的关键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在充分明确自己对于保险的需求之后再投保。

比如经常长途旅游、商务出差较多的人士,对于意外险几乎是刚需,而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不爱旅游的人,在这方面的保障需求要低很多。

一般来说,保险需求分为重疾或医疗支出保障、意外风险保障、子女教育规划以及养老规划等。

其次要明确不同类型产品对应的保额。比如重疾险保额可以设定为自身年收入的5-10倍,不仅考虑到治疗费用,还有因重疾造成的营养支出、家人因照顾病人无法工作的经济损失等。

又到3.15,被投诉最多的保险公司居然是这10家 4招教你买保险避坑

第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知晓保险条款,谨慎签字

投保签字前,务必认真阅读保险条款,不要觉得合同内容太多太长嫌麻烦。尤其注意合同中的免责事项、投保人和被保人义务、缴费方式和期限、缴费金额和保额、退保损失等重要事项,避免理赔时才发现根本不在保障范围内,想退保却因合同规定而承担损失。

保险公司一般都会在你收到保单后的犹豫期内电话回访,很多人因为风险意识薄弱理赔员最怕三个投诉,还没听清楚对方所说的信息就确认,最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犹豫期内把对保单的任何疑问通过客服问清楚。

结语

总之,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抵御风险而非理财,不能抱着“花了钱不能亏本”的心态买保险。保费的支出应当和自身的经济状况相适应,年度所交保费一般在年收入的5%-15%为宜,大家就当把平时剁手的钱省下来,给自己加装了一套牢固的风险屏障理赔员最怕三个投诉,这就没有“亏本”的心理阴影了。

后期我们还将分别针对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以及给孩子、给父母买保险如何防坑输出系列指南,敬请持续关注我们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