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老人型诈骗(养老诈骗 非法集资 防范识骗)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日前,山西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公众平台发布专题,揭秘养老诈骗型非法集资“套路”,帮助老年朋友们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目前,常见的养老诈骗型非法集资“套路”包括: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的心理,以预售养老床位、虚构养老服务项目等名义今年新老人型诈骗,通过承诺高息回报、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入住打折等方式,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诈骗老年人钱财;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不法分子以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货币等返本付息为幌子,引诱老年人投资某公司“养老公寓”等项目,实施非法集资;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不法分子以“房本在家无用”“不耽误自住或出租”等话术为借口,诱骗老年人签订房产抵押担保的借贷合同或相关协议,再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荐的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最终因理财公司资金链断裂,房屋被行使抵押权,老年人落得“钱房两空”;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不法分子谎称社保等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可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被害人基于“找关系”更加顺利和省钱的想法今年新老人型诈骗,交由其代办,最终导致钱款被骗、个人养老保险断缴。
据介绍,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表现形式往往分为四步:第一步,小恩小惠作诱饵,营造“正规”形象;第二步,打“感情牌”,设下“温柔陷阱”;第三步,虚构多种项目,承诺低投资高回报;第四步,给予定期“回报”,放长线钓大鱼。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要坚守理性底线,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多和家人朋友商量,不要被侥幸心理蒙蔽双眼。要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不盲目“随大流”投资。记者 梁丹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