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工作的潜台词(老板说弹性工作是什么意思)
01 精准定位企业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一轮行业筛选,寻找那些大概率实行双休的行业,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在这里,我先列举一些大概率实行双休的行业:外企或合资企业(欧美企业中90%实行双休)、国企或事业单位(部分岗位需值班,但多数保障双休)、金融或咨询行业(除投行、审计等特殊岗位)。
有一些行业,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务必谨慎考虑。例如,餐饮、零售行业(实行排班制)、制造业工厂(单休是潜规则,节假日基本不可能按照国家规定)、初创小公司(一人多岗是常态)。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探讨了我们在找工作时,企业如何对我们求职者进行背调《找工作,这3点最全的背景调查知识》。
我们也可以反向操作,对企业进行一些背调,从而深入了解一个企业。
三年前,有一位朋友向我咨询一个工作机会。他表示,对方提供的薪资福利待遇都很好,实行双休,而且给他的岗位是项目负责人,这让他很心动。
对于朋友提到的机会和公司,我做了一个初步的背调,发现公司的实际控股人之前多次创业,创办过几家公司,这本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我发现,之前这些公司关闭注销的原因,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很多法律纠纷。一位之前的知情人士还向我详细介绍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的为人处世风格。
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客观地向朋友说明弹性工作的潜台词,让他自己做决定。
最后,朋友还是选择加入了这家公司。两年后,这家公司重蹈覆辙,再次经营不善,面临被收购,甚至可能倒闭。
脉脉:脉脉不仅提供公司评价,还有不少行业内的经验和分享,它的社交功能也让用户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到行业内的一手资讯和动态。
LinkedIn(领英):如果你在国际公司工作或者寻找国际机会,LinkedIn绝对是个不错选择。虽然它主要侧重于职业发展和招聘,但公司评价也很丰富。
LinkedIn的用户群体广泛,包括许多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高级管理者,因此它能够为你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职场信息和见解。
除此之外弹性工作的潜台词,在面试时,我们还可以反问:“团队最近一次周末加班是什么原因?”
这样,我们就能了解这家公司的风格和文化的基调。
关于如何进一步了解公司的其他情况,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找工作,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去》。
02 优化求职渠道
如果我们在搜索工作时,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搜索“双休”“年假”“周末不加班”“弹性工作(真弹性公司)”等关键词,这样搜索到的岗位会更符合我们的预期。
还有一些专属的渠道和方法,比如寻找外企、国企等,这些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找工作,神仙外企,必看》《找工作,这10个宝藏平台,很精准》《跳槽找工作,优先这3种公司(方法篇)》。
平时喜欢关注各类圈子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些“神仙公司”合集,比如豆瓣的“神仙公司”小组、小红书的“WLB公司”话题,这些都能让我们快速了解相关信息。
03 面试攻防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快速识别一些岗位,尤其是注意一些描述。
例如,“偶尔加班”的潜台词可能是每周至少加班2天;“项目制工作时间”可能意味着存在007预警;“团队年轻有活力”多半暗示加班文化浓厚。
这里,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找工作,你必须知道的十级潜台词》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还有一些值得信任的描述,比如“法定节假日正常休息”“加班可1:1调休”“每年15天带薪年假”等。
对于企业的一些隐性福利,可以深入询问HR,比如是否有“居家办公日”,病假是否扣工资,年假是否可折现等。
寻找双休工作并不是为了所谓的躺平,而是源于对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清醒认知。
不少之前的朋友在看到我写的这些方法后,都抱怨觉得自己实现不了。
我想说:方法管不管用,能管多大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会不会去行动。
我是一个喜欢积极行动的人,对于那些只会一直抱怨的人,基本上不愿意浪费时间。
积极主动人,一定是有能量的人,他们不会轻易被网络上那些鼓吹躺平摆烂的言论所迷惑,会积极尝试自己的爱好,也愿意去体验和面对失败。
积极主动的人,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他们不会因为一些痛苦或外界的闲言碎语就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积极主动的人,情绪往往更加稳定。他们有强大的自我主体意识,从不把安全感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们深信人定胜天,从不幻想有人突然出现拯救自己。
积极主动的人,一定能够越活越年轻,因为他们始终拥有目标。
人一旦拥有了目标,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更高的要求,会驱使人不断成长、不断变好。
文章评论(0)